来源:南方都市报
“现在的孩子们,在家基本下了饭桌就躲进房间玩手机。”许先生感觉一到节假日,附近的孩子都在玩手机。许先生是中部某省份的一名农村家长,大儿子已经成年,12岁的小儿子正读六年级。在许先生提供的视频中,记者看到,兄弟俩一人一个角落对着书桌玩手机,哥哥在刷短视频,弟弟在玩“和平精英”。
眼下正值五一假期,紧张学业告一段落,许多孩子纷纷放下书本,拿起手机。这一点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。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《中国儿童发展报告(2019)——儿童校外生活状况》显示,城市儿童在学习、体育锻炼、外出游玩上的时间更多,而乡镇农村儿童在使用电子产品看视频打游戏、家庭劳动上的时间更多。其中,乡镇农村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108.18分钟,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的88.40分钟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,一方面源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不均衡。在城市里,有图书馆、科技馆、体育馆、博物馆和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,孩子们的假日生活可以安排得丰富多彩。农村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则相对贫瘠得多,放假后没有好玩的去处,大都会宅在家里玩手机,或是三五成群联机玩游戏。
另一方面,家长缺乏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意识。不少农村留守儿童,父母长年在外打工,平时主要是爷爷奶奶在带。爷爷奶奶们并不清楚手机里能装什么,甚至分不清网课和游戏的区别。加之自己忙于农活,操持家务,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。还有的家长本身就是“手机控”,即使有空也是埋头玩手机,很少主动和孩子沟通,陪伴孩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只好去手机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寄托。
在一些家长看来,与其让孩子自己跑出去玩,增加交通事故、溺水等意外风险,不如用手机把孩子拴在家里,起码更安全。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玩手机的底线是“不出事就好”,只要孩子不拿着家长的钱去充值游戏、打赏主播,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这些想法是要不得的。与给家长造成的金钱损失相比,手机给孩子带来的隐性伤害更值得警惕。根据相关数据,近年来农村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,已开始超过城市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。沉迷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、人际交往能力。当只有虚拟世界能够带来快乐,孩子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,不喜欢与外界交流。留守儿童普遍比较自卑,性格孤僻,沉迷电子产品势必进一步加剧这些问题,造成恶性循环。
“五一”还没过完,暑假又快来临。无论对于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来说,都不能只有手机陪伴他们过假期。首先,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应该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,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依托社会组织提高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,寻找社会活动来替代手机的交互性,帮助农村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。其次,广大家长要切实肩负起监护职责,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,更要注重孩子的精神诉求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一些亲子互动,一起读读书、听听音乐,到大自然中踏青游玩,从而让手机不再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。
□王琦
原标题:别让手机陪伴孩子度过假期家长要肩负起监护职责